从前几年开始,线上公域流量分发的推广机制就已经略显颓势,各大平台线上获客成本提高,获得流量的能力已经出现饱和态势。为保住存量发展增量,各大平台开始收缩流量池,大力发展会员制如京东plus会员、淘宝会员,其力度不亚于零售行业。即使像淘宝、京东这些流量大的平台,也时刻面临着“流量困扰”。为此,一系列以扩大线上流量为主的商业收购展开。
同时,以企业自媒体为主的针对线上线下的流量磁铁,开始吸引公域流量,逐步转化为企业SCRM系统的私域流量。零售企业采取各类方式,如评价关注返现、关注获取红包、以视频、图文等新奇优质内容实现用户关注企业号、个人号,再以商品推荐引导消费、复购。
受疫情影响,企业被迫转战线上,大部分企业以前已经有线上的一些措施,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未受到重视,线上化更多的停留在口号上。疫情逼迫企业构建或加强线上能力,无论是自己开发,还是利用小程序、微商城等第三方平台,纷纷都在短时间内大大加强了线上能力。无论是超市、百货还是购物中心业态,线上化的能力都有明显提升。如利群,2004年就开始做线上,但一直没有太大影响,这次疫情导致订单激增,超过原来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。前端支撑能力不足,仓库出库能力也受限制,线上瓶颈暴露出来,逼迫对系统进行大力度优化,保障了疫情期间的线上需求。欧亚集团也类似,疫情以前线上业务并未得到重视,疫情期间公司从上到下都对线上有强烈的需求,只用半个月时间,就开发出超市到家业务,百货电商也在加大力度。信誉楼更是全方位,能用的线上手段都用上,能打开的都打开,包括网上商城、微信群、电话订购、小程序直播,企业微信和直播的关联,发挥私域流量的优势,确保经营,并对系统进行优化,如宽带加了4倍,CPU也加了好几倍。印力集团响应更为迅速,仅用十天就搭建了一个线上平台,首批就有26个购物中心加入,截止3月底,有700多家商户入驻,线上的推广非常迅速。
私域流量的载体有哪些?
通过社群发力,对线上流量进行整合,将线下流量引导至线上,形成同纬度消费者社群,在社群环境下容易实现消费、复购、会员转化等一系列行为。以微信群、社区团购、社交营销为主要表现形式。
短视频具备所占内存较小,转发传播迅速、内容直观信息量大等优势,近年来快手、抖音、今日头条等品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直播平台包括淘宝、抖音、快手、腾讯等视频社交平台,以知识分享或者带货引流等方式,实现私域流量的转化。
写字楼包括写字楼媒体广告、电梯视频图文广告、自动售货机等。门店作为实体零售企业的优势,其覆盖公域流量能力为店铺商圈范围的3到5公里(视其零售餐饮业态具体情况而定)。企业都可以将其覆盖的公域流量引导到私域流量。
私域流量转化的抓手为链接消费者的所有形式,包括朋友圈广告、公众号推文、外卖券砍价/拼团、扫码领券、异业联盟、门店物料宣传、社群营销(企业微信)、广告地推等。
综上,以价格促销策略、新奇别致活动、推文等内容营销吸引用户关注,引导到私域流量池。
私域流量的春天来了
无论是直播,还是社群营销,CIO们都高度一致,即私域流量是核心和基础。企业越来越意识到,打造属于自己企业的私域流量尤为重要。信誉楼电商总经理刘永利表示,在直播当中,抖音、快手上的直播流量、转化率要远远低于私域流量的直播,因为公共大平台上的用户不一定是自己的客群,而私域流量虽然人流少一些,但都是自己的流量,都是忠实于企业的顾客,转化率相当高。欧亚集团也在基于现有的数字化会员池,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。
有赞大客户研究负责人、客户研究副总裁郑楠也表示,疫情大大推动了很多中国企业对私域流量的重视,大部分商家都在主动关注这一领域,开始通过私域流量的裂变能力触达一个全新的市场,利用全员分销、用户裂变和直播三大法宝,赋能门店、赋能品牌,实现转型。
这次疫情,将大大推进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的进度,以及推进私域流量的应用。